【
儀器網 時事聚焦】近日,浙江一位老師,帶著學生用
塑料瓶做了一個二級“水火箭”,并且通過不斷改進降落傘、調節參數,成功讓火箭實現了二級分離變道和降落傘回收。目前水火箭發射的視頻已經在網絡上傳播開來,不少網友感嘆于老師的才華的同時,也從孩子的笑容中發現,實踐中除了能真知,更能讓孩子明白科學的樂趣。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始終堅持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科學也成為了學生在課堂上必須要接觸,并且不斷細化的一門學科。不過長久以來科學教育始終存在一個無法規避的問題,那就是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之間的平衡。
盡管,如今的大部分學校對于科學類課程的教育分為書面和實驗操作兩部分,但是在這個絕大多數時候需要用分數來衡量能力的時代,從老師到家長,更重視的往往還是對于書面結論的掌握狀況,而這也使得實驗課程的時間被大量的縮減,更多的學生只是死板的記住實驗結論,并沒有實際操作過實驗。
實踐的價值不如理論嗎?自然不是,對于科學老說,理論是前人留下的寶貴經驗,掌握了才能更好的發展后續,但是實踐是科學的本質,是格物致知的關鍵。實踐和理論本沒有絕對的先后,而是應該兼顧,一味的注重理論,雖然對于考試收益明顯,但是對于科學教育的本質卻缺乏促進作用。
我們為什么要推動科學教育,往大了說是為了讓中華民族擺脫愚昧,為祖國發展培養棟梁之才;往小了說是為了讓每一個人都不在被封建所束,能用更加科學客觀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人事物。盡管并不是所有學習科學的人,未來都會深入研究科學或者從事科學這行,但是對于所有人來說,了解到科學,告別只停留在課本上的科學,都能實現進一步的突破。
對于科學的從業人員或者進一步進入科研學習的人來說,實驗是他們未來工作學習中的一環,他們學生時代的實踐教育是為后續科研工作打好基礎;對于普通人來說,學生時代的實踐能夠幫助他們掌握許多的技巧以及安全知識,這些都是受用的。而對于幾乎所有的學生來說,實踐是培養興趣的好方法,而興趣恰恰又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之一。
事實上,這恰恰也是問題的所在。盡管如今大多數高校都具有了自己的實驗室,可供學生參與到實踐,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偏遠地區或者資源匱乏的城市的學校,無法支撐起實驗室的建設,更不要說實驗課的推進了。因此我覺得,科學教育擺脫書本走出課堂關鍵還是在于兩方面。其一是需要教育者、監督者、求學者擺脫應試教育的誤區,更進一步的從教育本身思考;其二則是加速高校實驗室的建設,讓資源更好的在一些偏遠地區得到普及。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