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行業要聞】“江山代有才人出”,近日,重慶一位大二理工男突然走紅網絡,原因是他為自己宿舍做了一把指紋鎖。據了解,這名學生制作指紋鎖的初衷是因為自己老忘帶鑰匙,而之所以用指紋是因為室友覺得密碼鎖麻煩。至于這把指紋鎖的成本,因為學校實驗室提供了部分材料,所以終成本不到200元。
事實上,當小編看到大學生造指紋鎖的時候,反應就是覺得酷酷的,但當深入了解這件事之后,感嘆的卻又是“英雄出少年”。不可否認,對于大多數缺乏相關知識的人來說,就算提供材料和工具,也制作不了指紋鎖;但是對于有相關知識的學生來說,又有多少會實際將學到的內容運用到生活中呢?
根據目前網上公開的采訪內容可以了解到,該學生加入了學校的實驗室,而做指紋鎖對于他來說,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自身需求,同時也是對算法的一種熟悉。“實踐出真知”,科研和大多數學科一樣,總是強調學無止境,這自然沒錯,但是,腦子記住了不等于學會,眼睛看懂了不意味著手就會操作了。這名學生的行為,恰恰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科研的學習從來不是一個脫離生活的領域,基于環境的實踐往往更利于科研知識的鞏固。
然而大多數人都知道,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外界的約束少了,能否“學而時習之”完全靠自覺,但學校依舊可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非常多的幫助。這次大二理工男制造指紋的鎖的材料有一部分是學校提供的,那么如果我們把眼界放開闊,學校如果想要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實踐,是不是也可以采取相似的手段,在常用且相對安全的材料的提供上給學生帶去一定的便利呢。
實踐出真知,科研自然要以成功為目的,但是也未曾懼怕過失敗。對于大多數開發過程來說,反復調試在所難免,但是這個過程對于參與者而言,同時也是信息獲取的過程。而與此同時,如果學生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不同樣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嗎?一定程度上不也有效地避免了學生死讀書、讀死書的情況嗎?
事實上,我們都清楚,時代的發展總會有一天要把接力棒傳給現在的年輕人,未來屬于他們,新鮮血液的投入對于科研來說是無法避免的趨勢。老馬識途,現在能做的,是盡所能及的去幫助他們,“師者,傳道受業解惑業”但是方式卻不僅僅是書本的解答,更多的是在實際過程中,帶領他們認識到現象的本質,學習到操作的方法,之后鼓勵他們在這個基礎上投入自己的想法。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澎湃新聞、人民網)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