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時事聚焦】眾所周知,地球是一個特別復雜的生態系統。不僅僅是我們人類,還存在難以計數的植物、動物以及各類微生物和病毒,其中的每個物種對于生態系統的循環、發展和修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0世紀以來,隨著世界人口基數的持續增長和人類的活動范圍的不斷增加,物種的保護也受到了的挑戰。
前幾日,《人民日報》在微博上發布的一條報道引起了大眾的廣泛關注。微博顯示有人在洞庭湖大橋水域附近發現一頭死亡江豚,該江豚尾鰭還被人用尼龍繩綁上了一塊紅色磚頭,其尸體已經開始腐爛,目前江豚的尸體已被送至尸檢單位,相關部門也已經介入調查。據了解,江豚在地球上已經存活了2500萬年之久,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
近幾年來,雖然政府和相關部門一直在持續努力,但違法販賣物種的事件仍舊時有發生。前段時間,黑龍江哈爾濱一家冷鮮店被查出來7000多只野生動物死尸,其中不乏多種法定保護動物。此外,白琵鷺被投毒、黑熊被電擊、大象、穿山甲等多例走私、傷害動物的慘案不斷發生,物種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
此前,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科學政策平臺發布了一份報告指出,物種的滅絕速度正在不斷加快,預計未來將有50萬至100萬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其中許多物種的數量將在幾十年內銳減。與此同時,其他研究也發現了類似的趨勢。2019年的一項相關研究指出,地球上大約40%的昆蟲種類正在減少,大部分昆蟲數量每年下降約2.5%,如果這一趨勢繼續發展下去,2119年我們將在地球上搜尋不到昆蟲的蹤跡。雖然有些難以置信,但這些研究也為人類敲響了物種及環境保護的警鐘。
值得慶幸的是,人們在探究自然和生物保護的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自身和各個物種之間的密切關聯,并且意識到僅僅著眼于對物種本身的保護并不夠,要想拯救瀕危物種,不僅要對其涉及到的野生種群進行重點保護,更應該維持物種棲息地與其所在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因此物種生存環境的研究分析尤為重要。通過利用科學儀器設備對物種生存環境中的大氣、水體、土壤等成分實時監控分析,人為改善或者創造出其適宜的生存條件。
此外,建立完善的基因庫也是物種保護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于一些即將滅絕的物種來說,通過相關的科學技術和設備將其基因保存下來,維持物種存在。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可以通過一定技術人工培育出滅絕物種。當然通過強化法律體系建設,嚴厲打擊物種走私案件,也是必不可松懈的一個途徑。
自然界是由許多復雜的生態系統構成的。許多物種之間相互影響制約,某一物種的消失將會通過食物鏈影響到其它種類的生存和繁衍,因而拯救瀕危物種的目的更多還是為了人類的長久發展。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