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時事聚焦】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近年來,在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自主創新精神的帶領下,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斐然成就。一個個新的里程碑不斷刷新,也不斷締造了我國在航天領域的至高影響力。
開啟月球探測新征程,瞄準人類探測空白。12月8日凌晨2時2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據悉,該探測器是國內實現同位素核電池的太空應用;上開展超地月距離的反射式激光測距試驗;開展月球背面中子及輻射劑量、中性原子分布和地月L2點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研究。
中國制造“2025”蓄勢待發
航天事業劍指科技
“中國制造2025”是新經濟時代下,國家發展做出的重要戰略抉擇。聚焦航天領域,深入推進航天軍民融合,加強航天技術成果推廣,研究制定衛星、運載火箭和地面設施,加快航天制造業和產業轉型升級。這些都是戰略落地實施的具體措施。
客觀來看,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再到月球探測。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一系列科技成果讓世界驚嘆的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國家和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感。尤其是在月球探測工程上,更是創造了世界月球探測史的中國紀錄。
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通過實施航天重大工程,帶動了科學技術前沿領域的創新發展,據統計,近年來中國開發使用的1100多種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術的牽引下研制完成的,煤化工核心裝備氣化爐技術等都源于航天科學技術。目前,我國已有2000多項航天技術成果應用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邁入航天時代
月球探測器刷新科技新高度
月球探測是對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進行探測。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俄羅斯、歐洲航天局等先后進行了月球探測,我國也積極加入該行列。截至2017年底,美國向月球發射的探測器和載人航天器也已超60多次。中國4次,日本2次,歐洲1次,上對月球的探測熱潮絲毫未減。
以中國為例,探月工程自2004年正式啟動以來,已經取得“四戰四捷”。2007年,嫦娥一號任務實現繞月探測,正式奔月;2010年,嫦娥二號成功發射,行高精度飛越探測;2013年,嫦娥三號落月圓滿成功,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樹立了新的里程碑。探月工程各項任務的連續成功,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航天時代。
而不僅如此,兩年來,中國航天實現宇航發射25次,累計將53顆衛星送入太空,8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成功發射;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高分三號衛星投入使用,高分一號02、03、04星成功發射;中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成功發射,我國在航天事業的成就又遠遠不止局限于此。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值得一提的是,當前熱門的人工智能技術也融入嫦娥四號運載火箭的智慧化發射中。將有效提高數據分析的深度與準度,終實現運載火箭智慧化發射監測。
宇宙星球浩瀚無垠,人類探索步伐從未停歇。在21世紀科技革命的浪潮下,誰能站在科技至高點,就無疑拿到了通往未來的“金鑰匙”。航天設備、儀器裝備、智能化儀器、遙感監測系統、探測衛星等國之重器推陳出新,正為世界強國建設鐫刻著深刻的印記。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