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行業要聞】近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美國康奈爾大學等機構發布《2018創新指數報告》,我國的排名上升了5位,位列第17,闖入前20,也是前20名中一個中等收入國家。《報告》顯示,雖然在核心創新投入和產出方面,美國依然排名首位,但在研究人員和科技出版物數量方面,我國已然躍居。
科技創新
正如我國一直以來都被稱作為“制造大國”而非“制造強國”,科技創新數量上的“取勝”或許也與人口紅利不無關系。與之相對的是,科技創新質量上的突破還有待努力。今年沸沸揚揚的“中興事件”加之避無可避的中美貿易戰,更是將我國在科技創新質量方面的缺陷暴露無遺。加大核心創新的投入和產出,實現科技創新的高質量發展無疑將是我國接下來的主要目標。
為此,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重點強調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為我國發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同時,會議也提出,要培育一批科學儀器制造企業,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具有創新活力的科學儀器企業或將迎來政策春天。那么,我國科學儀器企業應當如何發揮自身作用,為國家科技創新作出貢獻呢?本次會議也為廣大企業指明了發展方向。
“從國家發展需要出發”:重視科技成果的實用價值
近年來,我國關于科技創新方面的鼓勵政策一直不斷,不少企業和科研機構都從中受益。在收獲了一大批科技成果的時候,不少人也開始思考:這些成果到底是否實用,是否符合國家發展需要。為何每年都能產出這么多科技成果,后卻紛紛束之高閣,真正能夠得以轉移轉化的很少,大規模產業化的更少?
從《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中,我們可以看到:“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可見,但凡是科技成果,就必須是“具有實用價值的”。因此,未來科學儀器企業在爭取國家重大專項或者其他項目的時候,應當首先“從國家發展需要出發”,考慮自己的項目是否具備“實用價值”,切忌為了“帽子”、“牌子”或“銀子”去研發那些“華而不實”的科技成果。
“加強基礎研究”:搶占核心技術制高點
前不久,兩家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創始人馬云和馬化騰,在同一天不同場合的公開演講中,“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將更加注重基礎研究、投入更多資源去做基礎科研的意愿。在很多人眼中,企業科技創新鮮少會涉及基礎研究領域。要知道,從基礎研究到新技術的誕生,中間隔著好幾層“窗戶紙”,對于企業來說周期實在是有點長。那么這兩位企業家緣何會對基礎研究起了興致,甚至真金白銀地進行投入?本次會議所強調的“加強基礎研究”又是否與科學儀器企業有關?
實際上,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泉,基礎研究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催生一系列新技術、新發明,帶動新興產業崛起。在儀器儀表領域,長期薄弱的基礎研究已經漸漸難以滿足整個產業化的發展需求。在數字化和智能化浪潮下,作為科技創新源頭的基礎研究,分量越來越重。行業人士指出,未來國家科技創新的主力軍還是企業,同時企業競爭會進入拼基礎研究能力的階段。科學儀器企業應當盡快加入基礎研究隊伍,搶占核心技術制高點。
除了要“從國家發展需要出發”,重視科技成果的實用價值,以及“加強基礎研究”,搶占核心技術制高點之外,本次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還提出了很多值得科學儀器企業學習的意見。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小編將繼續為廣大科學儀器企業解讀本次重要會議的內容,找到我國企業發展的方向。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