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貫穿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各個環節,是先進制造過程、系統與模式的總稱。作為制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發展水平關乎我國未來制造業的全球地位,對于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數字中國具有重要作用。
2023年5-10月,中國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開展“中國智能制造科技進展”研究,經過15家成員學會、智能制造領域內專家的推薦、遴選,現有10項科技進展成果入圍“2023中國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現將入圍項目予以公示,公示期10月27日-11月3日。
1.活體細胞精準操作機器人技術及系統
南開大學面向生命科學發展的迫切需求,研發活體細胞精準操作機器人技術及系統,旨在利用機器人代替人工實現自動化活體細胞操作。本項進展為生命科學研究與成果推廣提供自動化細胞操作系統,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2.核燃料組件自主化關鍵制造技術及成套裝備
湖南大學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歷經10余年產學研聯合攻關,針對核燃料從“芯塊”到“元件”再到“組件”整個鏈條關鍵智能制造技術開展系統研究,攻克一系列關鍵共性技術及核心智能制造工藝,研制成套智能化裝備,包括:
輻射損傷可靠性分析與設計關鍵共性技術;核燃料芯塊制備的磨削制造工藝及自動化裝備;核燃料組件組裝制造的格架條帶級進模沖制工藝與智能化裝備等。
3.燃氣輪機全壽命周期一體化研制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中船重工龍江廣瀚燃氣輪機有限公司聯合攻關燃氣輪機全壽命周期一體化研制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融合,利用數字技術對燃氣輪機研制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賦能,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本項科技進展以全面建設燃氣輪機數字
化工廠為目標,構筑燃氣輪機全壽命周期數字化、智能化創新鏈,實現研發設計數字化、制造過程可視化、試驗數據資產化、服務保障智能化,產品研發周期縮短30%,生產能力提升一倍以上,單臺燃機成本降低約600萬元。
4.水稻生產全程數字化管理與智能裝備產業化
中聯農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聯智慧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安徽中科智能感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水稻生產為對象,全過程運用耕、種、管、收、儲五個環節智能化農機裝備和數字化管理,通過解決水稻生產智能化水平低、數字化管理缺失、農機農藝數據不融合等問題,使水稻生產從“靠天吃飯”,轉變為依托智能裝備,依靠科學決策依據進行全過程數字化管理的農業生產方式。
佛山市博頓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從源頭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工藝,實現高性能離子源及離子束裝備的全國產化,工藝應用功能表現優異。如:在航天探測領域實現SiC光學遙感反射鏡大面積高均勻性低溫鍍銀;實現激光陀螺反射鏡的亞納米拋光修形、5PPM超低損耗極致指標鍍膜;在國產光刻機鏡頭的超光滑鏡片亞納米拋光修形、掩膜版多層納米級鍍膜/刻蝕(鉬硅)、紫外超低吸收鍍膜等工藝上得到應用。同時,開發出矩形射頻離子源產品,在高溫超導帶材領域實現超薄超高精度種子層薄膜的低溫大面積卷繞式鍍膜量產。
6.立面維護機器人在大型復雜立面的智能化作業技術及裝備
面向船舶、石化、風/核電等行業大型立面維護作業需求,彼合彼方機器人(天津)有限公司聚焦爬壁機器人工程應用中的技術與工藝瓶頸,系統突破爬壁機構創成設計、高效高質工藝規劃、智能感知安全作業、人機互助高效協作等關鍵技術,創新研發出立面除銹、噴涂、檢測機器人,構建覆蓋立面維護全流程的智能化機器人立面維護作業體系。機器人現已應用船舶、石化、風/核電等行業,并實現海外供貨。
7.面向批量定制的自適應可重構柔性控制技術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針對批量定制產品離線工藝規劃、機器人與PLC離線編程周期長的難題,通過融合在線工藝知識學習與推理、自適應運動規劃、自動編程的工藝控制一體化、自動化架構,突破非結構化工藝知識高效提取、工藝知識主動推薦、復雜約束下機器人快速路徑尋優、機器人和PLC程序自動生成與轉換等技術,實現批量定制過程柔性控制系統的自適應可重構,大幅縮短批量定制的工藝規劃、編程離線調整時間,以及交付周期。
8.基于5G+工業互聯的增材制造產線及在航天高端裝備中的應用
面對當前增材制造單機設備有效利用率低、全流程自動化水平低、數據價值低、過程管控弱等問題,北京星航機電裝備有限公司增材制造與5G融合,建成基于5G+工業互聯的增材制造產線。通過開發多缸體連續生產的增材制造設備、自適應粉末循環供粉系統、基于力傳感補償的成形缸粉末自動清理、以及基于5G低時延RGV/AGV物流和基于力反饋的基板自動緊松螺釘等增材制造產線全流程的自動化成套裝備,借助5G“大帶寬、低時延、廣連接”技術,打通自動化和信息化孤島,增材制造產線實現設備、生產過程、工藝數據的全方位采集與信息集成。
9.差別化聚酯長絲高效規模化智能制造工
新鳳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針對設備多、環節多、批次多、作業細的生產過程特點;規模化、長周期、產業鏈長的工藝制造特點和多工藝段、多產線并行的規模化制造特點,打造差別化聚酯長絲高效規模化智能制造工廠。綜合應用5G、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工業互聯網和先進制造工藝等10余項技術,以解決超1300萬噸產能和超500億產值所帶來“大而不強,大而不精,大而不智 ”的工廠管理問題,同時解決行業裝置分段式運作、數據鏈不完善、產業鏈協同管理能力低等共性問題。
10.現代制造業高速高精智能感知測控關鍵技術及應用
上海大學通過產學研協同攻關突破現代制造業高速高精智能感知測控關鍵技術難題,針對現代高速生產過程中造成視覺傳感圖像亮度不均、拖尾、模糊等問題,提出基于局部能量離散水平集圖像子空間定位算法,攻克復雜場景下模糊圖像的精準定位技術,技術高速動態檢測精度達到了0.01毫米。提出基于區域投影直方圖不變特征的數據稀疏表征映射匹配算法,實現圖像子空間快速搜索。研發了速度1100米/分鐘線纜檢測裝備。研制擁有自主產權的高速高精智能感知測控系統,攻克車輛緊固件、醫藥包裝、新能源電池等產線的高速測控難題,實現在確保檢測后產品合格率100%情況下,誤檢率小于0.3%。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