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尤其在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教育承擔的不僅僅是育人的工作,還關系著國力發展與經濟建設等職能。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而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我國一直在提升高等教育實力,擴充高等教育的入學門檻,如今40多年過去,我國的高等教育又發展到了何種程度呢?近期,一項“高等教育強國指數”的出現或許能夠給出答案。
10月14日,由全國高校信息資料研究會研制、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與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撐的“高等教育強國指數”(以下簡稱“教育指數”)發布。教育指數從三維維度出發,用九個關鍵指標反映全球近170個國家的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據悉,這也是全球首個高等教育強國指數,對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有著很大的價值。
首先從教育指數的整體指數來看,全球高等教育發展區域差異大并且存在一定的實力斷層。教育指數顯示,目前世界高等教育體系大體可以分為六個方陣(或者說等級),其中,第一方陣(第一梯隊)美國一枝獨秀,第二方陣中國處于領先位置,日本、英國、德國等我們熟悉的教育大國均處于教育強國(前三方陣)。但即便中國教育指數已經很可觀,與第一方陣的美國仍有不小的差距,甚至如果具體到單項指標,與其他教育強國相比也會暴露出許多缺陷。
之所以這么說要從教育指數的組成來看。前面提過,教育指數是從三個維度對各國的高等教育情況進行打分的,而這三個維度分別是“世界學術中心度指數”“世界科技中心度指數”“世界人才中心度指數”,其中,世界學術中心度指數包括高等教育經費GDP占比、ESI自然科學全球前1%上榜機構、RUC人文社會科學全球前10%上榜機構三個指標,世界科技中心度指數包括自然指數、研發經費GDP占比、授權專利三個指標,世界人才中心度指數包括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諾貝爾菲爾茨獎三個指標。
具體到每個指標的排名,我國“高等教育經費GDP占比”位居23位,“ESI自然科學全球前1%上榜機構”位居第二位,“RUC人文社會科學全球前10%上榜機構”位居第三位,“自然指數”位于第二位,“研發經費GDP占比”位于第15位,“授權專利”位于第三位,“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位于37位,“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第二位,“諾貝爾菲爾茨獎”位于23位。
整體上看我國盡管自然指數、全球高被引學者、授權專利三個指標非??捎^,高等教育ESI自然科學全球前1%上榜機構、RUC人文社會科學全球前10%上榜機構也不遜色于其他國家,但是在人才競爭力以及諾獎獲得情況上,卻存在一定的缺陷。這也導致了,我國盡管世界科技中心度指數很高,但是世界人才中心度指數卻較低,甚至遜色于同屬第二方陣的英國與德國,距離第一方陣的美國更是存在64分的巨大差距。
但與此同時,從歷史角度來說,我國開始推動高等教育產業發展到收獲今天的成績,經歷的時間其實非常短,僅從發展速度來說,我國是非??捎^的。并且在這些指標中,有很大一部的排名落后,源于政治因素或者歷史原因,因此我國依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去尋求突破,去努力晉升到第一方陣。而這之中的關鍵就在于如何堅持中國特色教育的同時,突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建設,提升我國的人才培養與學術實力。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