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發布通知,公開征求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 水質指紋溯源方法(征求意見稿)》意見,截止日期為2023年10月16日。
該標準規定了入河入海排污口水質指紋溯源方法的技術流程、技術要求、結果校核與記錄的具體要求。適用于對有排水的入河入海排污口開展溯源,尤其適合于排放混合污水且污染來源不明、溯源難度大的入河入海排污口。標準采用
三維熒光光譜儀或者內置三維熒光光譜儀的水質指紋溯源儀進行水質指紋檢測。
入河入海排污口溯源主要包括三種方式,即資料溯源、人工排查和技術溯源。技術溯源包括管道檢測法、同位素解析法、圖譜比對法等。本次公布的標準采用了水質指紋溯源法。水質指紋是指水體中溶解性有機物在特定波長的激發光照射下會發出特定波長的發射光(即熒光),將水樣熒光強度以等高線方式投影在以激發光波長和發射光波長為橫縱坐標的平面上得到的三維熒光光譜。
工業廢水、生活污水以及天然水體中含有多種熒光物質,如油脂、腐殖酸、
蛋白質、表面活性劑、維生素、酚類等芳香族化合物。不同污染源產生的污水因工藝、原料和管理水平等不同,其熒光溶解性有機物的組成和濃度不同,其三維熒光光譜也會有所差異,使三維熒光光譜與水樣一一對應,被稱為水質指紋。通過與已知污染源的水質指紋進行比對,確定疑似污染源。
水質指紋溯源法具有高選擇性、操作簡便、試劑耗量少、測量精度高、檢測快速等優點,目前可識別包括生活污水、城市雨水、農業面源、養殖廢水、印染廢水、電子廢水、造紙廢水和電鍍制造廢水等 10 余種污染類型的污水。
污水排放是流域、海域水生態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入河入海排污口量大面廣,種類復雜,涉及涉及生態環境、農業農村、交通、水利等多個部門。針對入河入海排污口進行污染溯源,可以確定責任主體,從而落實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和管理職責,有效管控污染物入河入海。這對維護流域、海域水生態安全,推動水環境質量改善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