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時事聚焦】前段時間,某國產床墊品牌上了熱搜,但是原因卻不是因為產品本身的質量有多好,而是產品在宣傳時融入了大量的“洋味兒”。甚至從包裝宣傳,到廣告中出現的洋人模特,大量的洋元素讓消費者將其誤認為其是進口產品,并為其包裝出來的“品牌價值”支付“品牌溢價”。如今,這家床墊企業已經收到了中國證監會的問詢函,網友的抱怨也在讓有了一個難以抹去的污點。但當我們反觀這件事本事,卻能感受到許多不一樣的道理。
如今,伴隨著國貨的崛起,大量的優質國貨被消費者認可。而潮流不失中國特色的設計以及實惠的價格,更為這些國貨品牌打下了可靠的群眾基礎。從這些品牌上,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對比那些進口產品,國貨沒有什么弱勢,中國制造一樣很優秀,中國創造一樣很潮流。那么為什么還有不少企業想把自己包裝成“假洋牌”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好賣、好賺錢。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比起在國貨上花大價錢,確實存在不少消費者愿意為“洋品牌”的品牌價值買單,即便產品本身的價值不及產品定價的一半,與此同時,也確實有不少消費者堅信洋品牌更好,因為真的有不少濫竽充數的“國牌”拉低了國貨的下限。但是對于廠家來說,欺騙收獲的利益真的有好處嗎,或者說想要收獲成功不應該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嗎?
這一問題不僅僅是體現在日用品上,小到日常百貨,大到精密科學儀器均存在。糾其根本或許有兩種可能:不上心和不自信。
所謂不上心,說白了就是沒有好好做的打算。就好像現在許多國產品牌,喜歡和洋品牌做比較,在產品上說某某功能達到了媲美某某進口品牌的實力,某某零件是按照某某進口品牌的標準制造的,或者直接將產品的名字取得和進口品牌產品雷同,刺激消費者來購買。這種品牌不在意自己能活多久,圈一輪錢就跑路。影響了市場也敗壞了國產產品的民生。
而不自信,許多時候是來自于對進口產品的盲目崇拜或者是對于自身技術的不夠肯定。就好像一些大型的科學儀器,明明賣點時自己研究研發出來的系統和優化的操作方案,但是在宣傳的時候卻大篇幅的介紹用了哪些進口的零部件。其實仔細想想在如今這個時代,一個產品使用多國的零件來制造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但是給消費者的印象就是這個產品是“借鑒”國外標準來的。或者這沒有影響產品的銷路,但是卻耽誤了品牌以國貨的身份被大眾認可。
簡而言之,想要實現品牌的崛起,除了底子硬還有就是要自信。如今政策已經盡可能地支持國貨的發展了,如果國貨本身缺乏核心競爭力或者國貨本身不去展示自己“中國創造”的身份,那么想要在市場脫穎而出,又談何容易呢?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