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時事聚焦】近日,中國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固態體系中開展了首個類原子缺陷全同性檢驗工作,頻率檢驗精度達赫茲級,并基于這一結果提出了新型固態原子鐘方案。目前該成果已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原子鐘是一種根據原子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實際制造的計時裝置,它的精度非常高,因此被認為是可以用于探索宇宙本質的“鐘”,而目前,這項技術更多的被運用在全球的導航系統上。毫無疑問,對于科研來說,原子鐘的誕生與發展,是人類在精密測量領域的一項重要突破,同時也是人類在物理學領域不斷深入并收獲成果的一種表現。但客觀地來說,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原子鐘卻不是熟悉的“鐘”。
如今,當我們需要看時間的時候,只需要點亮手機屏幕,手表也逐漸智能化、數碼化,成為了能夠實現時間顯示、移動支付、簡單的數據測量的穿戴設備。而傳統的鐘表更多的向著裝飾品、藝術品、奢侈品的方向發展。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人愿意購買鐘表,愿意使用相對便宜且走時準確的石英表作為查看、記錄時間的工具。而關于鐘表的研究還在不斷的進行著。似乎鐘表成為了聯系人類與時間的紐帶。
事實上,人類對于鐘表的執著,確實來源于時間。在精準計時的工具誕生之前,人類對于時間的概念其實非常模糊,一方面,大部分的工作還是依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規律開展,對于時刻的判斷也是通過模糊的現象與合理的估計來完成;另一方面,當時的人們對于精準計時的需求也不高。
但是,隨著科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人類越來越渴望了解時間,于是依據已知的規律與現有的材料加工技藝,人們開始設計、發明能夠相對準確記錄時間的工具,并且這種過程一直持續到今天。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不斷的發現時間的價值,對于精確的時間測量,需求也不斷上升。其中也包括了科學研究。科研發展開始頻繁與時間掛鉤,像天文學、地理學都和時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分析科學中,大量的實驗對于時間的精準控制也有著非常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滿足對于精準記錄時間的需求,人們便開始在工具上下功夫,于是鐘表也收獲了進一步的發展。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需求上的差異。對于許多人來說,石英表這種誤差不超過1秒的計時工具已經可以滿足日常使用的需求,因為我們有參照物去估算時間,還可以不定時的去矯正時間。但是對于特殊工作者來說,當他們身處海洋、宇宙,或是在持續位移的時候,對于時間的概念就會變得模糊,這種時候準確的長時間的準確計時尤為重要。于是為了滿足不同領域的實際使用需求與負擔能力,鐘表也慢慢圍繞民用、領域專用開始發展出了各式各樣的種類。
總而言之,我們執著于對于計時工具的研究,執著于掌握時間,歸根結底還是源于我們對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對于科學的求知欲,對于更美好的明天的向往。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