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時事聚焦】今天我在上班路上看手機的時候,注意到中青報前些日子發布的一篇名為《學術誠信是科學精神的基底》的文章。文章中提到了近年來學術造假的一些亂象,也從多個角度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與意見,讓我感覺受益匪淺。不過瀏覽過后我對于“學術誠信”這事,也有自己的一點看法。
論文代寫、模板抄襲,在過去的一年,甚至說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相關的新聞并不算少見,其中,有的是發生在大學學生身上,有的則是發生在公眾人物身上,更有甚者出現在了教師的身上。而真的當我們去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或許內心深處剩下的,只是寒心與懊悔。
固然,這種問題的發現與涉事人群投機取巧的心理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但是我以為背后和“環境”兩字也有繁復的聯系。誠信是科學精神的根基,一定程度上需要建立在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下,但是如今的氛圍卻并不算好。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傳統媒體行業的轉型,如今包括學術成果刊登也好、學士研究交流也好,都開始像互聯網轉移。而這導致,一方面,傳統的學術會議受到限制,更多的人開始通過網絡來了解會議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用戶能從互聯網了解到的許多時候并非自己想要看的,而是系統想要用戶看到的消息。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這和學術氛圍有啥聯系呢?事實上,客觀的來說,目前許多科學研究是追求成果的曝光率的,因為許多時候,只有關注度上去了,項目才能收獲更多的支持,才有進一步進行下去的機會。而隨著互聯網沖擊了傳統的信息公開模式,越來越多的項目是通過互聯網傳播開來的,這也意味著熟悉互聯網習慣有時候更容易讓大眾了解到自己。
于是問題也隨之產生了,如今互聯網充斥著競價排名、熱度買賣,也就是說,互聯網上所謂的“關注頂流”并不一定是真正值得期待的技術發展。而這一現象,足以讓不少立場不堅定的人,失去原則,采用投機取巧的方式宣傳自己,于是數字評價上去了,內涵卻可能越來越多。
不僅如此,互聯網目前對于違規領域的界定尚且處于灰色地帶,對于學生來說,可能只要點點鼠標就可以找到不少“槍手”,而對于急于發表成果的“學者”來說,敲敲鍵盤就可以輕松的用模板拼湊出一篇文章。
那么互聯網錯了嗎?自然也沒有,事實上,如果不是互聯網,或許學術領域在大眾中的認知程度遠不如今天這版大,更不要說有多少科學領域的偉大學者的名字,是通過互聯網進入到我們耳中的。
因此,從根本上將,互聯網陋習阻礙了科學發展的前行本質是作為科學精神的根基的誠信沒有在大眾心中根深蒂固。想要解決,自然要從多方面入手。一方面應該加強網絡的管理,調整監管的側重點,虛假的、違規的、花錢買榜的這類行為應該加以制止;另一方面一個加強對于學術監管的力度,一旦發現違背學術誠信的行為,加以嚴懲??偠灾瑥亩鄠€方面避免互聯網阻礙學術發展。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