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 能源環境】“大海呀大海,生我養我的地方”盡管,對于生活在城市的大部分人來說,大海可能只存在照片、影像資料中,或者是旅游的目的地之一,但是對于人類來說,海洋卻毫無以為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一方面,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搖籃,人類的誕生與海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另一方面,海洋為人類提供了許多重要的資源,人類的發展離不開海洋。但是,伴隨社會的不斷進步,人類對于海洋的開發雖然越來越深入,但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而如何解決這些影響,也成了近年來人們一直在面對的問題。
今天是2020年5月14日,而就在11年前,也就是2009年的5月14日,在印度尼西亞萬鴉老舉行的世界海洋大會發表了《萬鴉老海洋宣言》,該宣言旨在呼吁各國和組織通過綜合性措施加強對海洋的管理以應對氣候變化。而在其后的十一年中,海洋環境治理、海洋資源及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也成為了各國科研的重要方向。
那么如今,于海洋環境、海洋生態等等有關的問題解決得怎么樣了呢?答案可能不容樂觀。事實上,盡管長時間投入讓原本嚴重的海洋污染問題得到了緩解,但并沒有能停止人類活動給海洋帶去的傷害,并且,因此而連帶產生的氣候問題也同樣存在。甚至,客觀的來說,海洋問題的治理可能已經不僅僅是治理海洋那么簡單了。
以大眾熟知的溫室效應為例。眾所周知,溫室效應會直接導致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但是,這并非全部的影響。根據自然保護聯合過去的報道,如今海洋中,存在700個甚至更多氧氣含量較低的區域,而上世紀60年代,氧氣含量較低的區域僅45個,海洋真面臨氧氣流失的情況。
換言之,海洋與氣候變化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如今可能不單單要加強海洋管理來應對氣候變化,而是要同時加強海洋與氣候管制,以緩解環境問題了。
除此之外,便是
塑料問題。盡管,海洋管理條例的更迭及實施,使得曾經的白色污染問題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海洋微塑料問題卻依舊肆無忌憚的在破壞著海洋的生態。包括化妝品、日用品等在內,目前存在不少使用微塑料成分的生活用品,并且這些微塑料成分正通過不同的途徑擴散到海洋中。而微塑料污染更可怕的一點在于,由于體積小、比表面積大,它將有可能成為病毒、細菌的載體,以食物鏈的方式在動物、人之間將疾患傳播開來。
不過,客觀地來說,有關部門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近年來也通過科研技術找到了應對手段。像是針對海洋氧濃度問題,是通過互聯網與大數據,結合海洋氧濃度分析與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檢測得到的數據,對區域溫室氣體排放進行檢測,并作出相關的治理規劃。而海洋微塑料問題,則是借助衛星遙感技術、無人機技術結合傅里葉
紅外光譜、拉曼光譜儀,檢測海洋微塑料分布狀況,并進行收集與集中處理。
但是綜合來說,想要解決海洋問題及相關問題,依舊需要人類的自覺與技術的進步才可以。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