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 生物醫藥】近日一則來自上海
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的消息在業內傳了開來。據息,該院先前成功完成了一次個性化3D打印骨盆重建手術,不但解決了困擾患者的右側巨大骨盆腫瘤,同時也象征了將
金屬3D打印引入醫學領域,應用于嚴重創傷、腫瘤、先天性畸形、假體翻修以及復雜骨與關節缺損等的可能性。
根據報道我們可以了解到,此次手術亮點之一是成功制備了3D打印個性化骨盆重建假體,但這并非是一個亮點。事實上,手術的過程中使用了多種3D打印技術,包括3D打印骨盆腫瘤模型與3D打印個性化手術輔助導板。
而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看,這次都可以看做是3D打印在臨床醫學的成功運用,也因為這個原因,這次手術意義非凡。為什么這么說?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在3D打印技術被運用到臨床醫學之前,惡性腫瘤,尤其是發生在骨關節部位的腫瘤,其治療問題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而其中難點之一便是破解人工關節失敗后復雜翻修的難題,3D打印則為這個難題提供了相對合理且實用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3D打印被運用到醫學上了,也不是醫療領域第一次把看似渺茫的希望寄托在3D打印上。
目前在眾多醫療相關的3D打印科研項目中,3D打印活體器官可以算是其中匪夷所思的一個了。過去3D打印在醫學上的運用還是停留在非活體器官上,基本以骨骼這類生命活動不明顯的器官為主。然而事實上,早在幾年前,3D打印心臟就被提出了。而就在去年,這個項目還獲得了實質性進展。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一只研究團隊成功找到了合適的材料方案,用患者細胞和包括血管在內的生物材料與“生物墨水”相結合,打印出了一顆3D打印心臟。當然遺憾的是,這顆心臟只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并不能作為器官用于手術。但是毫無疑問,這已經打開了3D打印在活體器官移植上運用的大門。
無獨有偶,2018年,俄羅斯也曾經有宇航員借助太空環境打印出實驗鼠的甲狀腺的報道?;蛟S樂觀的來看,當我們能夠解決耗材、打印環境、打印技術三個問題的時候,活體打印技術真的可能改變目前臨床手術關于器官移植所存在的局限性問題。
值得驕傲的是,就目前范圍來說,我國醫學3D打印水平跟國外是基本同步的,甚至在某些領域上,我們的技術更加成熟,同時也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與成熟,未來的醫學3D打印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驚喜。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