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時事聚焦】從“科教興國”被提出以來,科學和教育一直是我國重點關注的項目。而在過去的發展道路上,從義務教育的全面實施,到成人大學被接受及逐漸普及開來,毫無疑問,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被大眾所認同。但是隨著整體教育水平的上升,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而在其中,這兩年被廣泛提及的一個問題便是“唯論文”。
誠然,論文是衡量書寫者學術水平與科研成果的依據,同時也是其知識、經驗、實驗的結晶。既然是依據,便也說明了論文不是決定學者學術水平的全部,但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論文卻被認為是鑒定一個人科研、學術能力的決定性指標,還有甚者將寫論文作為是自己學術生涯能力的體現。
更讓人感覺到恐懼的是,這種現象不是個例,而是各個領域都存在的情況:有的學生比起平時的用功、課外的拓展,更重視畢業論文的成績;有的老師比起學生、家長給予的教學評價,更在乎發表的論文收獲的評價;有的科學家比起全心投入實驗,更愿意用論文來證明自己的努力……也正因為這些情況的存在,抄襲、代寫論文,期刊收費發布劣質論文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甚至,對于不少讀者而言,論文中本身提供的知識已經不再重要,捅破論文真實性的那層窗戶紙成了他們的樂趣,終導致的是論文的發布者科研成果不在被認可與重視,論文的發布媒體不再被大眾相信。
不過,從去年某次公眾人物論文造假事件開始,“唯論文”怪相的治理就從未停止。日前,科技部印發《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以及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矛頭直指“唯論文”的那些不良導向,而這一舉措的目的自然是消除湊數論文、虛假論文,讓論文更加“貨真價實”。
目前,許多媒體都對這兩個文件的發布展開了討論,所以對于兩個文件的分析,我這里就不加贅述了,我更想來談談它們可以帶來的改變。
無論是《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還是《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其直接影響便是會讓未來論文的評審變得更加透明,而從這一點開,論文造假現象或可以得到較為直接遏制。而除此之外,減輕論文在獎項評比時所占據的比重,無疑是直接增加了科研本身含金量,同時也可以激勵科研學者跟注重科研的本質,用實際成果說話,讓科研成果名副其實。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