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時事聚焦】導讀:2019 年是中國的農歷豬年,豬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著繁榮興盛,豬肉價格猛漲卻讓許多人大呼"豬年吃不起豬肉”,著實有些尷尬。那么,豬肉漲價和環保有啥深層次的關系呢?
在韓國,有一種說法,當霧霾天氣來襲,豬肉的銷量就會蹭蹭往上升。盡管科學家認為這種說法沒有任何道理,但韓國人認為滑溜的豬油可以清除喉嚨里的灰塵。
不得不說,“吃豬肉防霧霾”的腦回路很是清新脫俗。可是豬肉和環保真沒關系嗎?有當然是有的,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韓國,而是環保與豬肉漲價的內在聯系。
說到豬肉,許多人表示“錢包疼”。從年初的 10 塊多一斤,漲破了 30 元 / 斤,不少人表示已經35元/斤,高達3.5倍,這漲幅,恐怖如斯,連房價都甘拜下風。
本輪豬肉漲價可以說是近 10 年來漲幅大的一次,有些地方翻倍瘋漲,甚至出現了憑借“豬肉票”才能限量購買特價豬肉的新聞。
言歸正傳,豬肉價格暴漲的原因主要有 4 個:
,“豬周期”。也就是豬肉市場重復出現的供需周期,在過去的 10 年中,受市場規律自發調節,每 3~5 年就會出現一輪較大的價格波動。這次漲價正好趕上了豬周期。
第二,非洲豬瘟。2018 年夏天,北方出現首例豬瘟,一年后,非洲豬瘟覆蓋了全國,生豬大量被捕殺,地方生豬數量銳減,市場供不應求,導致價格猛漲。
第三,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豬肉進口、飼料生產等產業鏈帶來沖擊,導致生豬養殖成本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豬肉價格的上漲。
第四,“一刀切”。不少地方以環保為由,“一刀切”關停大量養豬場,沒有考慮政策的前瞻性與協調性,片面地把生豬養殖當成了低端產業進行清理。
接下來,我們就第四個原因,也就是環保因素進行細說,扒一扒環保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影響豬肉價格的。
2014 年 1 月 1 日,我國部國家層面上專門的農業環境保護類法律法規——國家層面上專門的農業環境保護類法律法規——《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正式實施。
從那時起,生豬養殖散戶迎來 “團滅” 的號角,南方水網 133 縣、京津冀與周邊區域等開始劃定禁養區,“養豬的”地位瞬間下滑,這個產業也成了低端產業。
2015 年 1 月 1 日,“史上嚴”的新環保法正式實施,生豬養殖產業和其他所有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一樣,進入了漫長的環保高壓期。
2015 年 4 月 16 日,“水十條”發布實施,規定 2017 年底前,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
2016 年 4 月,《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 年)》綜合考慮各地生產發展基礎、環境承載能力、資源稟賦、消費偏好和屠宰加工等因素,將全國劃分為重點發展區、約束發展區、潛力增長區和適度發展區 4 個區域。
2016 年 10 月 24 日,《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技術指南》,明確了禁養區的概念、含義、范圍以及不同區域的管理要求等。
2016 年 11 月,“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進一步強調,2017 年底前,各地區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
這些重量級的政策文件出臺,效果無疑是明顯的。
數據顯示,截止 2017 年下半年,全國累計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有 4.9 萬個,面積 63.3 萬平方公里,累計關閉或搬遷禁養區畜禽養殖廠(小區)21.3 萬個。2015~2017 兩年內,累計清退豬產能約 6000 萬頭。
環保 “強監管” 下,一些地方采取運動式 “一刀切” 的手段來推動禁養,有些地方為了應對環保檢查, 甚至直接把農民家里的豬圈、雞舍、羊棚拆掉。
諸如此類違背政策初衷的行為,在供給端對產業鏈條形成了不小的沖擊。
根據中部某省份一位養殖戶的說法,因為環保設施沒有過關,環保督察之后要求對養殖區集中整改,地方政府則是直接全部取締了養殖區域的養殖戶,當初不屬于禁養區的地方也劃為了禁養區。
其實很好理解,就是環保監管日益強化,加上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帶來的壓力陡增,一些地方直接把養豬默認為環境污染,不管三七二十一進行了“一刀切”。
屋漏又逢連夜雨。誰能料到,非洲豬瘟和豬周期又同時來了,于是乎便有了這一波轟轟烈烈的豬肉漲價潮。
2019 年 8 月 21 日,在談到穩定豬肉生產問題是,國常會直接把 豬肉價格穩定上升為 “事關‘三農’發展、群眾生活和物價穩定” 的高度。
對地方層面的 “一刀切” 行為進行撥亂反正,明確要求“地方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限養規定”,“對依法劃定的禁養區內關停搬遷的養殖場(戶),要安排用地支持異地重建”,“取消生豬生產附屬設施用地 15 畝上限”。
2019 年 9 月 5 日,生態環境部聯合農業農村部印發 《關于進一步規范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和管理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的通知》,要求進一步規范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和管理,促進生豬生產發展。
2019 年 9 月 6 日,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 6 日再次緊急召開視頻會,要求各地開展禁養區劃定范圍過大等違法違規問題的排查,嚴禁利用禁養區劃定搞“一刀切”。
2019 年 9 月 11 日,國新辦就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負責人彭紹宗表示,發改委會同農業農村部印發文件,明確:
在繼續推進畜牧大縣糞污資源化利用的基礎上,擬選擇 100 個生豬存欄量 10 萬頭以上的非畜牧大縣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工作;并啟動實施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建設補助項目,對 2020 年底前新建、改擴建種豬場、規模豬場,禁養區內規模養豬場異地重建給予一次性補助。
……
不知道二師兄會不會覺得“豬生的大起大落來得太快,實在是太刺激了”。
現如今,“超出法律法規規定范圍的各類生豬禁養限養規定”要求立即清除,“絕不能打著環保的旗號,借改善環境質量之名,隨意擴大禁養區的范圍”也已經說得很明確。情況如何了呢?
一方面,我國研制的非洲豬瘟疫苗雖然已經接受評估,但預計快明年才能上市,在此之前,無論是個體養殖戶,還是大型養豬場,都不敢大面積增長生豬存欄數量。
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在前期提高了個體養殖戶的環保要求,相應的補貼沒有及時發放,導致積極性受到影響。即便現在降低了環保要求,鼓勵恢復生產,但信心恢復仍需要一段時間。
所以目前的情況是,個別地方的豬肉有小幅下滑,但許多地區仍舊維持高價,讓老百姓承受著不小的壓力。
當然了,無論是環保政策的調整,還是國家其他措施的出臺,已經很有針對性地 為恢復穩定生豬生產奠定了基礎,我們能做的就是:坐等降價。
對于有些網友說的“為了促進生豬養殖,應該直接取消環保管制”。不得不說,這種想法Too young too simple,從“一刀切” 的走向了另外一個。生豬養殖,之所以要強化環保監管,不是沒有原因的。
根據行業專家的介紹,生豬養殖對生態環境的危害不能忽視。1 頭豬產生的污水量是 7 個人的排污量;1 座規模化養殖場的排污量,不比一個中小型工業企業少。
在這里,我們還是要為國家層面的政策說句公道話。2016 年由原環保護和原農業部聯合發布的《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技術指南》中已經明確:
禁養區不限制散養戶,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的非核心區,允許建設通過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實現無污染物排放的養殖場。盡可能減少畜禽養殖禁養區的劃定對生豬生產和豬肉市場供應的影響。
按照廣大網友的話來說,“好經被念歪了”。這才出現了有些地方打著環保旗號擴大 禁養區范圍或對養殖場 “一關了之” 的現象。
豬事體大。生豬養殖要保證,生態環保也不能放松,那該咋辦?生態環境部已經給出了十分明確的答案:
對禁養區內被關停需搬遷的規模化豬只養殖場戶,優先支持異地重建,對符合環保要求的畜禽養殖建設項目,加快環評審批;
加強對養殖場戶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技術指導與幫助,暢通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管道;
對確實需要關閉的養殖場戶,給予合理過渡期,避免 “清理代替治理”,嚴禁采取“一律關停” 等粗暴做法;
對地方政府違法超劃禁養區的問題,將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強化監督的范疇,并適時展開專案行動。
2019 年是中國的農歷豬年,豬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著繁榮興盛,豬肉價格猛漲卻讓許多人大呼“豬年吃不起豬肉”,著實有些尷尬。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