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時事聚焦】“粗糙”的畫質下,古早的畫面伴隨著滋滋雜音的旁白——隨著五芳齋復古電視廣告引發了熱議之后,半年來各式各樣的復古廣告通過互聯網出現在我們面前,又一次向我們展現了復古這股潮流在現代社會的魅力。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高科技產品層出不窮,新穎帶給人們新鮮感的同時,也可能因為其價格、操作難度或是其他因素帶給人們生疏的感覺。而復古潮流下的產品許多都是,通過復古的宣傳手段,將傳統的技術與品質更直白的展現在消費者面前,自然就給了他們一種便宜好用的感覺。
所以,與其說是復古帶來的成功,不如說是傳承下來的品質帶來的成功。而今天,小編就打算圍繞傳承兩個字,來談談技術及相關產品的發展與運用。
自然,對于科研來說,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是促進研究深入的源動力之一,但是并不是說新技術一定就會完全取代舊的方法。古為今用,許多時候好用、實用的方法我們甚至可以繼續實用。水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過阿基米帝原理,通過水面所處位置直接判斷輪船總重量的變化,從而在較短時間內判斷輪船貨物的數量情況,省時、省力、省費用。
但同時,新技術的加入同時也讓傳統技術更加具有參考價值,甚至可以創造一些新的價值,就像近日天津海關、杭州海關就借助無人機技術,輔助觀測船舶水尺及記錄計重鑒定過程,提高通關效率的同時,也對船方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
但也必須要承認,古早的技術同時也可能存在很多的漏洞,需要新技術的去替代或者彌補。就像
光譜技術、
質譜技術、
色譜技術的出現,為物質分析提供了一個更加準確的手段。所謂古為今用,重點在于如何去使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即使是新技術,也是通過日積月累的知識,借助不斷摸索去發現的。
正如我們一直提到的,科研是一個長遠的過程。就像天文觀測,一方面,回頭去看,即使沒有精密的天文望遠鏡,沒有衛星的幫助,古人卻依舊可以通過自然規律與肉眼觀測,計算出天象的變化情況,并以此為依舊建立了一系列有助于居民生活的“規則”;另一方面,天文望遠鏡、衛星觀測技術的運用,讓天體觀測得以更加深入,原本已經熟悉的規律得到了具體的解釋,而人類也得以可以觀測、研究到更遙遠的星河。
事實上,縱使隨著技術的提升,老的結論不斷被推翻,新的結論不斷被提出,研究也不斷的深入,但是曾經的智慧卻從來不曾被遺忘過。無論是技術的發展,還是現實中的運用,提倡古為今用,實則是提倡知識方法的傳承,新技術終會有一天淪為過去,但是卻也會為更新的技術打下基礎。所以說,科學研究需要創新,但是經驗、技術、知識的積累同樣重要。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