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行業要聞】了解膝跳反應的朋友們,一定懂得人類反射弧的相關知識。人類的感受器在感受到一定刺激時會產生興奮,這種興奮會以神經沖動的方式經由傳入神經進入神經中樞。神經中樞經過復雜的分析與綜合活動之后又將產生興奮,經過傳出神經到達效應器,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反射弧。
傳感器千億市場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科學儀器也能擁有這樣一套“反射弧”。在一套系統當中,充當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的是線路,中樞神經是計算機或者其他處理器,會作出反應的終端設備則充當效應器。作為感受器的傳感器可以說是整個系統中為關鍵的部分,它能否成功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刺激,以及是否存在誤報或者漏報,決定著科學儀器的度。有句話叫做,征服了傳感器,就等于征服了科學技術。對于依賴著傳感器的科學儀器來說,這句話同樣適用。
無處不在的傳感器:市場規模突破千億大關
普通人對于傳感器的原理所知甚少,但是日常生活中一定沒少接觸過利用傳感器制成的科學儀器。例如天花板安裝的火災報警器和自動噴水器、衛生間里的自動沖水裝置、交警手中的酒精測試儀、用于屋內甲醛檢測的氣體分析儀等等。無處不在的傳感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著便利,也同樣在工業自動化、生物工程、醫療衛生、環境保護、軍事國防、航天航空等等領域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尤其是近年來,我國工業自動化進程的加快以及醫療、環保等領域的升溫,大大帶動了傳感器市場的強勢增長。有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為480億元。短短五年后的2016年,這一數字已經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了1126億元。2017年增至1300億元,同比增長15.45%。預計到2020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將突破1800億元。
企業“重量不重質”?國內傳感器市場遭壟斷
龐大的市場規模為廣大傳感器制造企業創造了不小的發展機遇和空間,但行業內部的競爭也愈加激烈。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無論是老牌高科技企業還是新興的創業公司,都對傳感器行業十分感興趣。國內開始出現區域性的傳感器企業集群,主要分布在長三角地區以及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陽和西安等中心城市為主的區域。這些區域涌現出大量從事傳感器業務的企業,但其中真正能夠做出自主產品的卻是少之又少。
或許是出于對傳感器市場的搶占目的,目前國內很多企業都缺乏足夠深厚的技術根底,本著“拿來主義”直接采用國外技術和元件進行加工。速度快于同行,但產品卻遠遠遜色。總體上看,國內傳感器產品產量不低,細究質量卻并不高,也就是所謂的“重量不重質”。在此局面下,真正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的傳感器制造企業“獨木不成林”。大量小散亂企業的存在,導致國產傳感器始終徘徊在低端范疇,失去了中產品市場。在此期間,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的海外企業站穩了國內的壟斷地位,無數國產科學儀器被裝上了外國“芯”。
國產品牌替代空間大!國內企業需走出“舒適圈”
不過,市場遭遇壟斷的反義詞就是替代空間大。與其他市場總體規模太小的行業相比,國產傳感器應當慶幸本土市場只是“暫時”為他人所占據。想要重新奪回本土市場,甚至走到別人家里搶生意并不是不可能的。目前,國內不少傳感器企業正在努力追趕國外企業,從材料、結構和性能改進三大方面著手創新。有行業人士指出,未來國產傳感器在材料方面需要從液態向半固態、固態方向發展;結構向小型化、集成化、模塊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性能向檢測量程寬、檢測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性能穩定、壽命長久方向發展。
創新的路徑很多,但是都需要企業擁有支持自主創新的經營理念、政府提供良好的創新環境、科研機構提供基礎和前沿研究。目前,我國高校院所尤其是大學,是傳感器研發的領頭者。加強與科研機構之間的產學研合作,是國內傳感器制造企業打破創新尷尬的有效途徑。同時,科研機構還可以為國內企業輸送高素質傳感器人才,改善行業內人才匱乏的窘境。當然,重要的還是廣大傳感器制造企業能夠增強自主創新意識,走出低端生產的“舒適圈”。未來中國傳感器千億市場誰與爭鋒,且看國產品牌如何角逐!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