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食品檢測】近日,筆者從中國三文魚產業發展論壇上了解到,一直備受業內關注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已正式發布,進一步規范了三文魚加工業的操作,保障產品的質量安全,對促進三文魚產業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未公布之前,關于“虹鱒到底是不是三文魚”“三文魚能否生食”“三文魚有沒有寄生蟲”等的爭論已久。根據標準規定“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其中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再加上“三文魚”的名字是國外的一種叫法,這便解決了“國產養殖的‘三文魚’不是三文魚,是虹鱒”以及“三文魚只是大西洋鮭”的爭論。
其實,這些爭議的背后,筆者更在意的是三文魚食用是否安全?既然“虹鱒”也是三文魚,那么是否真如人們爭論的一樣,虹鱒存在寄生蟲感染,不能生食呢?業內專家認為,有沒有寄生蟲與管理水平和養殖模式有關,所有海水魚和淡水魚都有寄生蟲的可能,不過,一方面養殖企業應嚴把三文魚生長環境關,另一方面加工企業要把控好生產環節的質量關,才能更好地保證生食三文魚的品質安全。
據相關人員介紹,由于三文魚養殖都是利用室內養殖系統、全人工配合飼料養殖的方式,不像自然養殖會受到污水、污泥等外在因素的影響而使三文魚易滋生寄生蟲,因此,可以完全避免寄生蟲的風險,保證消費者的食用安全。
當然,除了把好三文魚生長環境關,還要格外注意生產加工環節,比如過多的人工操作、沒有使用專業的光學儀器檢驗、未保證全程冷鏈運輸等等,這些都會讓三文魚受到二次污染,增加滋生寄生蟲的風險或者已感染寄生蟲的三文魚未經檢驗合格就流入市場,影響食用安全。
筆者獲悉,在長興橫沙漁港內某一企業的全自動化三文魚加工線已正式投入使用。該生產線是由國外引進相較于以往的半自動加工線,其實現了三文魚從切片加工到包裝的一整套流水作業,不僅減少了過多環節人工操作,避免三文魚的二次污染,同時還提高了生產效率,實現了標準化生產,也讓消費者能吃到更新鮮、安全衛生的三文魚產品。
我們知道,《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中明確要求對三種寄生蟲的感染人體階段(吸蟲囊蚴、線蟲幼蟲及絳蟲裂頭蚴)進行了限定,要求不得檢出,保護消費者食用安全。在生產加工環節中,三文魚雖然實現了流水線作業,但是畢竟從切片、加工再到包裝需要經過多道工序,即便減少了人工操作帶來的影響也會受到其它污染,這時光學儀器,如電子顯微鏡、光學顯微鏡就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無論是鮮活的三文魚,還是經過加工的三文魚,由于含有高蛋白質,在常溫條件下易滋生細菌,想要保證三文魚終到達消費者手中的質量安全,全程冷鏈運輸是必然選擇。據了解,在配送環節上,不少生鮮電商使用泡沫箱+冰袋或干冰制冷劑的方式進行配送,使用的冰袋(制冷劑)數量均在2個以上,三文魚到貨溫度基本控制在0℃左右,確保人們食用安全。
毋庸置疑,三文魚肉質細嫩鮮美,既可直接生食,又能烹制菜肴,深受人們喜愛,但是有關“三文魚”的爭論也讓人們難以安心食用這一“心頭好”。誠然,隨著《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的發布,填補了行業標準空白,使三文魚產業走向標準化、規范化,加之三文魚自動化生產,以及檢測儀器、冷鏈運輸的支持下,定能保證三文魚的品質安全,讓消費者食用安心、放心!
(原標題:《生食三文魚》發布 標準、設備齊發力保食用安全)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