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能源環境】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2017中國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公報》。根據公布顯示,2017年全國近岸海域水質基本保持穩定,水質級別一般。
我國的海洋面積遼闊,儲水量巨大,同時海浪、潮汐和洋流等都是可再生能源的來源,擁有巨大潛力。然而近幾十年,隨著世界工業的發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趨嚴重,尤其是使局部海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并有繼續擴展的趨勢。
2017年,我國對近岸海域開展了多次水質監測,主要包括近岸海域水質監測、入海河流水質監測、直排海污染源監測、部分重要海灣河口海洋生物、沉積物監測,部分海水浴場及漁業水域水質監測等。但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根據統計,2017全國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總量63.6億噸。全國近岸海域一、二、三、四類及劣四類水質點位比例分別為34.5%、33.3%、10.1%、6.5%、15.6%,其中,遼東灣、渤海灣、黃河口、長江口、珠江口以及江蘇、浙江、廣東省部分近岸海域問題突出,主要超標因子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
無機氮、活性磷酸鹽等營養物質含量過高,致使海水富營養化后,將會增加赤潮發生的風險,甚至可能導致海洋生物多樣性急劇下降,終通過食物鏈的傳遞危害到人體健康。面對海洋水質污染的危機,必須要加強環境監測,及時做好應對措施,保護好我國的海洋資源。
要想做好海洋環境的監測就離不開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標準的制定。目前,我國的環境監測儀器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工作人員可以利用在線視頻監控系統、在線監測浮標、在線水質監測儀、岸基監測系統、船載實時監測系統等在線監測系統進行監測。其中,在線監測浮標可以使用到放射性監測浮標、二氧化碳監測浮標、懸浮物監測浮標、赤潮監測大型浮標、水質生態浮標等進行具體項目的監測。
在標準的制定上,生態環境部將針對海洋環境、近岸海域、尤其是河口海灣區域富營養化、入海污染物排放、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等領域加強海洋環境監測工作,打通陸地和海洋之間的壁壘,完善覆蓋監測全過程的海洋環境監測標準、規范體系,為海洋環境監測提供技術保障。
近日,自然資源部又發布了十幾項海洋行業標準,其中,就有多項涉及到海洋監測儀器的監測方法。比如說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測量規范、海洋生物體中六溴環十二烷的測定 液相
色譜-串聯
質譜法、海洋沉積物中六溴環十二烷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海水中六溴環十二烷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海水中溶解甲烷的測定 頂空平衡-
氣相色譜法、海水中溶解氧化亞氮的測定 頂空平衡-氣相色譜法等7項測量分析方法。
隨著相關標準和規范的制定,有利于進一步規范我國海洋監測行業的發展。在未來,海洋監測將成為國家發展的重點內容,對于海洋環境監測儀器企業來說,也要積極生產出的監測儀器,推動海洋環境的改善,同時實現企業的不斷發展。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