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行業要聞】近年來,癌癥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威脅著國民的生命健康。得了癌癥,對于一個人和他的家庭而言,都是身心和財力的多重打擊。大部分人都難以承擔昂貴的治療費用,后人走了,家也垮了。為了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有望大大降低治療費用。
國產儀器
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進口抗癌藥零關稅是利于民生的優惠政策,但對于國內制藥企業來說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除了從2%降到零關稅以外,我國還實施“組合拳”,利用跨境電商渠道,多措并舉消除流通環節各種不合理加價。為了進一步降低抗癌藥價格,我國還曾啟動國家醫保價格談判,以國家的名義與跨國藥企談價,用市場換價格,用團購的方式促降價。一系列舉措似乎都在為進口藥入境鋪平道路,那么國產藥就沒有生存空間了嗎?
這種問題也同樣出現在儀器行業。目前,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是科學儀器的重要客戶。長期以來,國家海關對他們購買進口儀器都給予了關稅和增值稅的減免政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進口儀器的采購價格。2011年,我國就發布修改《科技開發用品免征進口稅收暫行規定》和《科學研究和教學用品免征進口稅收規定》的決定。隨后2015年,科學研究及技術開發機構在合理數量范圍內進口國內不能生產或者性能不能滿足需要的科技開發用品,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近年,國家財政政策再度傾斜進口科研儀器。財政部聯合多部門發布《關于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管理辦法的通知》,明確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企業技術中心等單位的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一系列政策的傾斜為進口儀器進入中國市場減輕了很多負擔,但也讓很多國內儀器行業人士顧慮重重。他們認為,這些政策造成了進口儀器與國產儀器之間不公平的市場競爭情況,大大損害了國產儀器的發展。
很多人認為,國產儀器還可以憑借價格優勢保住市場,因為其成本遠遠低于進口儀器。其實,這是人們觀念上的誤區。如果從新中國成立之后算起,國產儀器似乎從誕生開始就一直處于被進口壟斷的局面。大多數國產儀器完全是從零起步,在遭到國外技術封鎖的情況下自主研制,需要耗費大量的前期研發費用。而進口儀器則擁有多年的技術和生產經驗,即便是產品的更新換代也無需如此龐大的費用。與此同時,很多國產儀器所需要的核心部件還需要從國外進口,這也進一步增加了生產成本。除去進口關稅和流通環節的費用,進口儀器的成本或許還低于國產儀器。所謂的價格優勢,實際上是國產儀器在壓榨自己的利潤空間。在這種沒有成本優勢的情況下,國產儀器依靠低價競爭,再遭遇進口儀器稅收減免就是雪上加霜。那么同樣的問題來了,國產儀器就沒有生存空間了嗎?
實際上,目前進口藥入境仍帶有很大的“水分”,進口儀器亦然。國內制藥企業和儀器企業只有積極創新,研制出足以打破進口壟斷的新產品,才有實力去擠掉進口產品價格的“水分”。進口儀器敢于標榜自己的高昂價格,完全是出于性帶來的自信。當國產儀器也擁有制造能力的時候,他們的這種優勢也將隨之打破。比如曾有一款儀器完全是由國外壟斷的,后來國內研制成功,推出的國產儀器慢慢占據市場,曾經叱咤中國市場的某款進口儀器后銷聲匿跡??梢哉f,創新就是目前國產儀器能夠“翻身”的致勝法寶。但是長期以來國產儀器性能低、質量差、不如進口儀器的刻板印象已經深入人心,很多高校院所也仍然優先采購進口儀器,沒有給國產儀器表現的機會和空間。進口儀器步步緊逼之下,人們對國產儀器的錯誤認識亟需正確歸位。
由此可見,在風雨飄搖中堅強崛起的國產儀器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當政策不斷向進口儀器傾斜的同時,能否在國產儀器那一端多加些“砝碼”?“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但也別忘了,“開門”的時候吹進來的一陣寒風會“寒”了多少儀器人的心,會“凍死”多少國內企業。
(本文參考資料:澎湃新聞、QC檢測儀器網)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