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儀器網 時事聚焦】近日,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化學化工學院、生物學院教授譚蔚泓院士,憑借在生物分析化學前沿研究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榮獲2018年美國化學會“
光譜化學分析獎”(the ACS Division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Award in Spectrochemical Analysis)。據悉,頒獎典禮將于今年8月在美國波士頓舉辦。
光譜分析化學獎
美國化學會(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成立于1876年,現有163000位來自化學界各個分支的成員,擁有長達137年歷史的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此次頒發給譚蔚泓院士的“光譜化學分析獎”是在1987年建立的,每年只有一位獲獎者,旨在獎勵在光譜化學分析和光學光譜法等領域做出杰出貢獻并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家。
此前,獲此殊榮的亞洲學者是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田中群院士。2017年,他憑借在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和譜學電化學的研究領域做出杰出貢獻而得獎,獲得了光譜學界對其長期探索科學前沿和研制科學儀器所取得成就的認可,也彰顯了我國光譜學研究的實力。而今年譚蔚泓教授的再度獲獎,使得中國學者得以蟬聯這一獎項。
譚蔚泓教授于1960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益陽市。1982年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化學專業并獲學士學位,隨后被分配到益陽一所大學任教,但他很快選擇了考研。1985年他獲得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物理化學專業碩士學位,在物理化學家催化專家彭少逸門下,開啟了漫長的科研生涯。兩年后譚蔚泓赴美求學,獲得美國Michigan大學物理化學專業博士學位。在湖南大學王柯敏教授的邀請下,他毅然回國從事研究工作。
作為一位從海外歸來的科學家,譚蔚泓教授多年來主攻的專業為生物分析化學和化學生物學。但隨著研究的深入,他開始了生命科學和醫學相關的化學研究。他的長期研究解決了分析化學與生物醫學交叉領域的一些關鍵科學問題,在生物分析化學領域形成了重要的影響力。尤其是在核酸適體、分子識別、納米生物傳感等領域,他做出了大量系統的原創性工作。
2015年12月7日,憑借其科研團隊在生物分子識別的醫學應用上的突破性研究進展,譚蔚泓當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但他并未因此荒廢自己的科研工作,仍然“把科研放在重要的位置”。在2016年,他又當選了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7年3月,他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副主編。目前,他已擔任包括湖南大學副校長、湖南大學生物學院教授、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中國化學會理事、湖南省政協常委等18個國內職務,佛羅里達大學終身教授、《美國化學會志》(JACS)副主編等10個國外職務。多重身份并未阻礙譚教授的科研之路,相信此次獲獎之后,他還將繼續致力于生物分析化學領域的研究,為我國科研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后附上今年的獲獎詞:
譚教授在光譜化學分析方面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DNA探針的超靈敏生物分析,超小型光學生物傳感器,生物光子學和生物納米材料的基礎研究和開發應用,以及基于核酸適體的化學和生物技術。譚蔚泓教授長期在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光譜學和生物光譜分析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在光學傳感探針的設計、開發和應用以及分子成像等領域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參考資料:分子科學與生物醫學實驗室MBL、百度百科)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