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故人祭清明,萬物復蘇迎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三個節日都是古老的節日
1、上巳節
上巳節在魏晉之前原是三月上旬的巳日,所以稱為“上巳”,魏晉以后,上巳節才改在三月初三。
早在商周時期,三月正是季節交替時候,人易患病,所以才有“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大意是到水邊洗滌、曬曬太陽以消除疾病,因此形成“上巳節”,后來又逐漸增加了踏青、祭祀、宴飲、曲水流觴等內容。
2、寒食節
寒食節源自遠古的舊習,初春時氣候干燥,易發火災,所以上一年留存的火種必須全部熄滅,禁火期間無熟食,只能以冷食度日,此謂“寒食”。不過寒食節真正確定為節日,據說是在春秋時代,當時晉文公為紀念晉國忠臣介子推而設立“寒食”。
古代寒食節有掃墓祭祖、禁煙、寒食、植樹、插柳、踏青、秋千、蹴鞠、賞花、斗雞、饋宴、詠詩等習俗,這些習俗中很多都被融入現今的清明節中。
3、清明節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仲春與暮春之交,人們會祭拜直系祖先,后來又確定春祭日期在清明節氣。
又是一年清明時。在仲春與暮春之交的清明節,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禮敬祖先、慎終追遠,同時,我們緬懷共和國先烈、致敬英雄。
清明節的內涵很豐富,主要包括掃墓祭祖和踏青郊游兩個方面,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關于清明既有“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的肅穆,也有“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的歡樂,形成了清明節多姿多彩的文化符號。
清明的祭掃與追思,是為了讓我們正確看待生命、珍視生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種下一棵樹,對我們的啟示意義更大,對我們的環境也更有益。看著滿目生機,在綠色的海洋中徜徉和放飛心靈,與友人、家人團圓,對我們的人生而言必然是幸甚至哉!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