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浙江省烏鎮大氣監測超級站啟用,其為浙江生態
環境監測新添力量,同時,浙江數字化環境監測能力再上新階。
據悉,該大氣監測超級站共計
建筑面積1057平方米,總投資5000余萬元,是浙江省大氣環境天地空現代化感知體系旗艦站、大氣環境科學觀測網主站、
空氣質量模式系統全譜同化及參數優化定位站、大氣復合污染形成機理浙北綜合監測站,能夠實現大氣復合污染過程、關鍵因子、形成機制等研究型監測。
而其順利啟用,也有助于全面、深入地研究典型區域大氣復合污染特征,提升對大氣復合污染成因及關鍵影響因素的認知,為大氣污染物組分、二次污染前體物和形成機理、污染來源特征及變化趨勢等科學問題研究提供平臺,推動監測網絡優化、現代化監測能力提升……
將時間倒推回2022年,不難回憶起,浙江環境監測迎來的首個生態環境監測AI人工智能實驗室(相關閱讀:人工智能監測實驗室上線,水質監測“無人化”步入提速檔口)。相關試點項目2021年度完成驗收,該實驗室雖只占地百平,但卻能夠依靠人工智能,將幾個人干一天的工作量濃縮至一套系統,并實現大批量進行,速度更快、樣品保存、結果溯源等方面均擁有顯著優勢。最近,該實驗室還配合完成了杭州亞運會場館的水質監測工作。
除了浙江,最近,江蘇省內首家“生態環境監測智能實驗室”在蘇州工業園區正式投入使用、全國首家“污染源智能監測”應用場景全面啟動;廣東省首個“AI水質監測人工智能實驗室”建成;還有福建、甘肅、山東等地陸續推進環境監測與人工智能的有效結合,發布項目建設需求。
目前,人工智能在環境監測領域的應用已然開始發揮較大作用,并仍有開發的巨大潛力。二者結合不僅可以提高環境監測的預警能力、提前實施布防,還可以有效推動資源高效利用,實現環境治理與可持續發展。
不過,人工智能在環境監測領域的應用雖行之有效,但結合時間不算長,經驗不足、水平不高,與高精準度、穩定性的環境監測還有一定距離。未來,人工智能在環境監測領域的發展前景擁有許多可能性,鼓勵人工智能服務于環境監測幾乎是確定的目標之一。
2023年上半年,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通知要求做好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試點工作成效評估;《“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更是明確要求提升大數據監測水平,打造國家—省—市—縣交互貫通的會商系統和智慧監測平臺;《“十四五”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也定下構建智能化生態環境狀況監測和風險預警技術體系等相關發展目標……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