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水環境治理領域掀起了一波行情“小高潮”:中央財政計劃四季度增發萬億國債,用于八大方面,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是其中之一;新一輪“房改”正在醞釀,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需求釋放加速;海洋環境保護法修訂完成,由陸向海、陸海統籌格局基本成型,相關監測、污染處置設備市場潛力亟待挖掘;水利部出臺指導意見,要實現從“有水喝”到“喝好水”,劍指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
供水、治污多點受益,管網、凈水機遇頻現,對從業者而言,今年的“收官之戰”注定不平淡。
與此同時,備受期待的2023北京水展也將于11月20日-22日回歸,攜手中國膜工業協會、山東省高端
化工產業發展促進會、山東省家用電器行業協會凈水專委會、浙江省膜產業協會、中凈聯等行業媒體協會,同期籌備了十余場專題論壇活動,在集中展示凈水、膜與水處理、環保水處理領域最新、最可靠、最前沿技術與產品之余,剖析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展望高質量未來。
接力廣東水展、上海國際水展,年初吹起的復蘇與奮進春風,仍在持續釋放暖意。而回溯多年來高速發展歷程,我們發現,水處理產業規模逐步壯大,其背后既是打贏碧水保衛戰的強力需求,更離不開治理技術升級與服務模式創新。現如今,“大力發展綠色經濟”被寫進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實施綠色技術創新攻關行動”路徑愈發明朗。
農業污水:分散式、可回收、精簡化
國家層面強調加快推進,地方層面治理時間表和路線圖陸續明確落實,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已成為農村環保市場新賽道。《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中,要求將群眾反映強烈、面積較大的4000余條農村黑臭水體納入國家監管清單,實行“拉條掛賬、逐一銷號”。
在業內看來,農村水污染防治進程多年來一直滯后于工業和城鎮水污染防治,社會資本可發揮空間巨大。截至2020年底,全國農村污水治理率僅為25.5%,距上述文件要求的40%相差甚遠。而技術層面,在廣大農村地區照搬城市污水處理模式顯然是行不通的,小型一體化、就地回用等分散式處理手段將更具開發價值。
因此,以因地制宜為首要原則,鄉鎮集中建站與單戶分散治理復合模式正受到廣泛歡迎,針對農村污水有機物含量較高的特征,厭氧濾池(AF)、序批式活性
污泥反應器(SBR)、生物膜反應器(MBR)等工藝表現出較強適應性。如我國目前常用的農村污水治理手段之一——AO-MBR,能夠實現化糞池、格珊、污水池、缺氧池、好氧池、MBR池、清水池、出水高效集成,在提升固液分離效率的同時保證反應器生物降解的穩定性,出水水質較好,可進行中水回用,滿足農村地區灌溉、補充水體等需要。
頂層設計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亦指出,實施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將“優先推廣運行費用低、管護簡便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長效化運行維護”。
工業廢水:高值副產、節能、資源化
冶金、醫藥、化工、印染、造紙等重點行業不僅是用水大戶,也是主要的污水排放源。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工業用水量約占用水總量的17.7%,廢水排放量約占全國污水排放量的1/4。一邊是高漲的工業用水需求,另一邊是難處理的高鹽、高濃度、高污染廢水,如何打通工業廢水循環、“變廢為寶”,成為緩解工業領域水資源供需矛盾的關鍵,也是環境專家們密切關注的新興技術領域之一。
傳統處理模式中,集中收集、統一處理模式放大了高鹽廢水成分復雜的特征,使得處理難度升級、成本增高。于是,為應對愈發嚴格的環保要求,工業廢水處理技術也在不斷改進,濃縮、結晶以及耦合協同技術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較多地用于實現高鹽廢水回收零排放。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來源高鹽廢水情況,可增加化學沉淀法、多介質過濾法、吸附法等預處理環節,以達到最佳凈化效果,實現“零排放”及資源化利用。
而為了獲得更高價值的處理產物,最后一道工序——結晶已成為各方攻堅的重點。如近年來被廣泛應用的分質結晶技術,思路為:水全部回用。這種工藝不僅提高了水的回用率,最終還能夠得到具有資源化利用的工業級鹽產品。其流程需要耦合,包括納濾、冷卻結晶、蒸發結晶等,同時需要同濃縮過程的膜處理工序有效銜接。一煤化工高鹽廢水處理項目實踐發現,該工藝分鹽產品硫酸鈉質量分數96%以上,氯化鈉質量分數98%以上,混鹽僅占總鹽量的5%以下。
因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基于分質結晶工藝的高鹽廢水零排放技術也被業內認為是未來高鹽廢水資源化利用的必然趨勢。
生活污水:提質增效、智慧化、低碳
當前,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正經歷“規模增長”向“提質增效”的巨變。隨著信息化、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科技手段加速與環保行業融合,智慧水務的概念風生水起。通過引入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和智能化控制系統,污水處理各環節能夠實現高效銜接,根據實時數據反饋進行優化調整,提高處理效率和運營水平。與環保、水利部門聯網后,共享水資源、水環境信息,協同推進治理,為水務行業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從業者認為,在數字和數據經濟時代,智慧水務將是行業共同關注的重要發展方向。
“水網工程智能化水平提升”已被納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并明確“加快智慧發展”的3個重點,即加強水網數字化建設、提升水網調度管理智能水平、完善水網監測體系。按此規劃,我國擁有660多個城市,規模化推進智慧水務系統建設需構建起集成“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多功能的輔助決策平臺系統,將有望催動百億量級市場。
而在“雙碳”戰略背景下,減污降碳協同樣也是水處理行業發展的重要議題。中國科大研究發現,污水處理廠不僅是電能和化學品消耗的大戶,而在污染物降解轉化過程中還大量產生和直接排放CH4、N2O等溫室氣體,是不可忽視的碳排放源。于是,經過重重技術攻關后,污水處理行業逐步形成了資源回收利用、采用低碳工藝、提高設備運行能效和實施低碳運營管理4種碳減排路徑,“光伏+污水廠”便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應用模式。
結語
重心在農村、資源化是核心要素、智慧水務是未來,政策層層加碼,“十四五”節能減排要求愈發明晰,“雙碳”目標催熱種種新需求,傳統水處理行業已行至轉型的十字路口,技術革新的下一步在哪里?企業身為創新主體又該如何抉擇?你亟需一場更專業、更深度的頭腦思維風暴,找準時代浪潮中的新航向!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