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 能源環境】眼下,“十三五”發展規劃日漸逼近收官節點,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大氣污染的治理工作始終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各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從近期生態環境部通報的1-8月全國環境
空氣質量狀況來看,1-8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6.7%,同比上升5.0個百分點,考察的六項指標濃度均有所下降。
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積極向好的大背景下,9月16日,生態環境部在線上召開了主題為“加強蒙約履約監督管理,建設履約長效機制”的2020年中國保護
臭氧層日紀念大會。會議強調,自1985年在維也納簽署《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以下簡稱“《公約》”)以來,我國已認真履行公約的有關要求達35年之久。在這三十多年來的發展進程中,我國先后頒布和實施了多項嚴格的法規政策,與此同時,還針對31個行業開展了專門的削減消耗臭氧層物質計劃,為保護臭氧層,守衛潔凈藍天做出了諸多貢獻。
提及臭氧層的保護,或許我們應當從了解臭氧這一物質入手。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的我們,或許時常觸摸腳下的這片土地,飲用著干凈衛生的水源,抬頭仰望著天邊的云彩,卻對時刻守護著我們的臭氧層知之甚少。殊不知,正是這薄薄的一層臭氧層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不僅可以調節大氣溫度,而且可以保護地球生物免受遠紫外輻射的傷害。總之,臭氧層的存在,為地球孕育萬千生命提供了保護傘。
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工業生產的日漸興盛,化工生產、消防、制冷、泡沫、清洗、煙草等眾多行業的廢氣排放遠遠超過了大氣的自凈能力,對臭氧層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具體來看,大氣中的臭氧可以同許多物質發生反應從而被消耗和破壞,如氧化亞氮、水蒸汽、四氯化碳、甲烷等物質在低層大氣層正常情況下是穩定的,但在平流層受紫外線照射活化后就變成了臭氧消耗物質。這種反應會消耗掉平流層中的臭氧,減少大氣中的臭氧濃度含量,從而導致地面紫外線輻射的增加,給地球生態環境帶來一系列問題。
據衛星觀測資料顯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臭氧總量明顯減少,1979年~1990年臭氧總量大致下降了3%,南極上空臭氧含量減少得更為嚴重,甚至一度出現“南極臭氧層空洞”問題。有鑒于此,為保護臭氧層免受消耗,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投入人力物力,力求全面減少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恢復臭氧層基準水平。
目前,上針對臭氧層的保護提出來的政策方針主要有三個方面,分別為:1.建立健全間關于臭氧層的法律條約;2.加強氟利昂替代品的研發力度;3.提高大眾對保護臭氧層的認識。
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環境保護需求的日漸增強,環境監測行業應需而生,各類環境監測儀器紛紛問世,為環境保護工作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針對上述臭氧保護工作,臭氧分析儀、紅外線氣體分析儀、大氣重金屬在線分析儀、大氣顆粒物監測儀等眾多先進的氣體檢測儀器同樣也在發揮重要功效,為臭氧層的保護工作添磚加瓦。
當前,“十三五”發展規劃即將收官,“十四五”發展規劃也在加緊編寫中,處在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保護臭氧層紀念日大會的召開無疑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會議指出,今年是我國履行議定書的重要節點年,要確保實現履行約定。同時,還要將臭氧層的保護工作納入“十四五”規劃之中,進一步加強大氣污染的治理工作,向著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不斷邁進。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