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生物醫藥】肝癌,作為我國常見的惡性腫之一,因早期癥不明顯而容易被患者忽視,往往發現時,患者已處于肝癌疾病的中晚期。并且,肝癌這一疾病,在患病早期可以完全治愈,但中晚期時疾病的治愈率卻低于5%。目前,我國每年約有11萬人被肝癌奪去生命,占肝癌死亡人數的45%。因此,肝癌的早期篩查顯得十分重要。
據了解,目前,國內常用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測法與肝臟B超檢查、CT檢查等技術手段進行肝癌篩查。
AFP檢測屬于抽血項目的一種,并且具有價格低廉、操作簡單的優勢,多數人進行肝癌篩查時通常愿意選擇這種檢測方法。但是,只有在肝癌晚期時,患者體內才會呈現較高的AFP水平,同時,受懷孕或其他疾病等因素的影響,人體亦有可能出現較高的AFP水平。因此,AFP檢測法對早期的肝癌疾病并不敏感,還容易出現假陽性的檢測結果。B超檢查與CT檢查,除價格實惠、操作方便外,還具有無創這一優點。但是,單純的腹部B超檢查存在著15%的漏診概率。而CT檢查可檢查出人體肝臟內直徑僅為1.0cm的微小病灶,卻無法查出彌漫性肝癌。當然,為確保診斷結果的可靠性,醫生會將AEP檢測法和B超顯像結合起來應用于肝癌的篩查,并建議“高危人群”每半年就參檢一次。
那么,現在科技這么發達,究竟有沒有更為方便肝癌篩查方法呢?近日,有研究表明,科學家、美國芝加哥大學終身教授何川教授發現的5hmC檢測技術,可用于肝癌的超早期篩查。
5hmC,即5 羥甲基胞嘧啶,是哺乳動物DNA中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而何川博士研發的5hmC檢測技術,是生物與科學兩種技術嵌合而成的化學標記檢測技術,只需極少量的DNA就能夠檢測出5hmC物質,為肝癌早期的篩查與癌癥的臨床診斷提供了可靠的科學理論依據。另外,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樊嘉院士、上海東方肝膽醫院王紅陽院士等人,還就何教授的5hmC檢測技術展開了大規模的臨床研究與數據分析,得出了5hmC可標志肝癌病變時期這一結論,并且該檢測技術的肝癌檢測準確率極高,已達到了臨床應用的水準。
隨著國力的不斷強盛,科學技術的不斷發達,國內的科研人才也越來越多。在這小編很想感嘆一句,“談癌色變”的年代似乎就要過去了。要知道,當患者被診斷患有肝癌晚期時,就意味著他們只剩半年或者更短的生命。此時,有多少人哀怨感嘆生命的脆弱與不堪,又有多少人抱著對親人、塵世的不舍與眷戀含恨而終。而5hmC檢測技術的到來,為所有肝癌疾病的潛在患者帶去了生存的希望。同時也希望能有更多更先進的疾病檢測技術被研究開發出來,幫助人們把可怕的疾病統統趕跑!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鳳凰商業網)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