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本網原創】從2015年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醫學計劃”之后,“醫療”的概念開始火遍。相比傳統醫學,醫療可以利用精密儀器和生命科學技術減小臨床實踐的不確定性,在保證的同時盡可能將損傷控制到低,也就是提倡微無創醫療。
內窺鏡產業
日前,美國約翰斯·霍斯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內窺鏡探針,可直接探查實驗動物精細組織和活細胞活動,為未來的無創醫療帶來可能。作為集傳統光學、人體工程學、精密機械、現代電子、數學、軟件等一體的檢測儀器,內窺鏡無疑是觀察人體內部病變組織直接、有效的醫療器械之一,也將是無創醫療發展所需的精密儀器之一。反過來,醫療的發展也在推動醫用內窺鏡市場需求的上升,我國就是如此。
多因素驅動 中國內窺鏡市場持續增長
雖然醫用內窺鏡發明至今已過去100多年,但是我國開展內窺鏡檢查及微創治療的時間比較晚。在中國,內窺鏡行業還屬于新興行業,產業化進程整體落后于發達國家,不過內窺鏡市場規模的增長卻相當迅速。有數據顯示,2007-2016年,我國醫用電子內窺鏡產量持續增長,2016年醫用電子內窺鏡產量在2.09萬臺左右。
具體地說,國內醫用內窺鏡市場需求的增長有賴于幾大原因。首先,伴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加深,國內老年人口比重增大,該人群對醫療檢查和治療的需求將大大增長。其次,國民對健康的關注度持續提高。尤其是在環境污染和食品問題之下,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發病率有所提升,疾病預防檢查的需求也隨之擴大。后,我國醫療體制改革正在深入,醫藥衛生體系逐漸完善,基層醫療機構開始有條件引入內窺鏡設備。基層醫療器械市場成為拉動內窺鏡需求的重要增長點。
既要生存又要發展 國內制造商需抓品質
與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相對的是,國內內窺鏡制造業的現狀。目前,日本奧林巴斯(Olympus)、富士(Fujifilm)、賓得(Pentax)為代表的日本內窺鏡生產企業,在世界軟性內窺鏡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也占據了我國90%以上的市場份額。國內企業則多集中在硬鏡領域的中低端市場。國外品牌憑借成熟的技術和完善的營銷管理體系,較早受到了國內用戶的認可。但由于早期受到資金、人才、經驗等因素制約,國內企業大多規模較小,生產能力和研發技術水平均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這也導致市場競爭力較弱。
面臨“一手抓發展,一手求生存”的境地,國內內窺鏡廠商要想奪回市場份額,唯有抓住產業發展趨勢,提升產品品質。未來,內窺鏡在臨床上的應用還將擴張和深化,尤其是向著智能化、微創化的方向發展。隨著其他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更新,內窺鏡技術也會與這些新興技術相融合,從而衍生出更為強大的產品,譬如3D內窺鏡和膠囊內窺鏡等等。
無可否認的是,科技化是未來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也將是內窺鏡行業的發展趨勢。當國外企業發揮資金和技術優勢、加大研發投入的時候,國內企業不妨加強與科研機構、高校院所之間的合作,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形成具有實力的國產內窺鏡品牌。與此同時,與各大醫院、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合作,擴大用戶基礎,提升產品的品牌度和市場占有率。相信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國內內窺鏡產業將更加快速而有序地發展。
(本文參考資料:中國消費網、新華網、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產業信息網)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