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搜索:
材料強度學的研究目的(2)
最近更新時間:2014-11-2
提 供 商:濟南賽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資料大小:162B
文件類型:WORD 文檔下載次數:228次
資料類型:瀏覽次數:917次
人們常常把現實材料作為連續體處理,但連續性假定實際上只是對現實材料的一種理想化處理,但連續性假定實際上只是對現實材料的一種理想化處理。賦予材料的連續體模型以固有的變形、強度特性以便進行力學分析,并不能說明現實材料內真的處處都具有這種特性。由于材料的變形、強度特性決定于內部微觀組織結構及其失效機理,所以材料究竟具備不具備以宏觀參數描述的固有變形及強度特性,理論上并沒有嚴格的保證。實際上即使是同一種材料,由于材料內各部位所包含的內部缺陷和組織結構不盡相同,利用不同試件所測得的強度特性是有差異的;利用不同測試儀器如智能電子拉力試驗機和測試時也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絕不只是簡單的實驗誤差,而是由更為本質性的強度統計特性引起的。所謂強度的統計特性,是指同一材料不同部位的強度在一定范圍內呈概率分布的特性。一般來說,材料越致密,強度的分散范圍就越小。
材料實際上固有的只是具有統計特征的強度特性,而不是某一確定的臨界值。但通過規定合適的安全側強度值,作為一種確定性事件來處理(當然也仍然可采用概率力學的方法來處理失效問題)。這樣確定的材料強度特性值,被賦予作為分析對象的均勻連續體模型后,在宏觀分析中就可以不必考慮材料的內部結構了。但在高性能材料的開發、復雜工況下的材料強度行為等方面,則仍需從破壞機理和微觀結構(即從現實材料而不僅僅是其連續體模型)所決定的失效破壞準則出發來進行研究,否則zui多是提供一種評價(由于破壞機理及破壞準則的變化,還有可能是一種錯誤的評價),而不能提供改善材料特性方面的建議。值得指出,應力或應變本身的大小并不能決定構件是否會發生破壞,隨著材料性能的改善以及高性能材料的普及應用,工程結構的承載能力實際上一直在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