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方式
什么叫液相色譜法
- 點擊次數:476 發布時間:2014-10-31
液相色譜(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也叫高壓液相色譜(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高速液相色譜(high speed liquid chromatography)、高分離度液相色譜(high resolu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等。是在經典液相色譜法的基礎上,于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氣相色譜理論而迅速發展起來的。它與經典液相色譜法的區別是填料顆粒小而均勻,小顆粒具有高柱效,但會引起高阻力,需用高壓輸送流動相,故又稱高壓液相色譜。又因分析速度快而稱為高速液相色譜。 液相色譜是目前應用zui多的色譜分析方法,液相色譜系統由流動相儲液體瓶、*、進樣器、色譜柱、檢測器和記錄器組成,其整體組成類似于氣相色譜,但是針對其流動相為液體的特點作出很多調整。HPLC的*要求輸液量恒定平穩;進樣系統要求進樣便利切換嚴密;由于液體流動相粘度遠遠高于氣體,為了減低柱壓液相色譜的色譜柱一般比較粗,長度也遠小于氣相色譜柱。HPLC應用非常廣泛,幾乎遍及定量定性分析的各個領域。 使用液相色譜時,液體待檢測物被注入色譜柱,通過壓力在固定相中移動,由于被測物種不同物質與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不同的物質順序離開色譜柱,通過檢測器得到不同的峰信號,zui后通過分析比對這些信號來判斷待側物所含有的物質。液相色譜作為一種重要的分析方法,廣泛的應用于化學和生化分析中。液相色譜從原理上與經典的液相色譜沒有本質的差別,它的特點是采用了高壓*、高靈敏度檢測器和微粒固定相,適于分析高沸點不易揮發、分子量大、不同極性的有機化合物。發展歷史: 1960年代,由于氣相色譜對高沸點有機物分析的局限性,為了分離蛋白質、核酸等不易氣化的大分子物質,氣相色譜的理論和方法被重新引入經典液相色譜。1960年代末科克蘭(Kirkland)、哈伯、荷瓦斯(Horvath)、莆黑斯、里普斯克等人開發了世界上*臺液相色譜儀,開啟了液相色譜的時代。液相色譜使用粒徑更細的固定相填充色譜柱,提高色譜柱的塔板數,以高壓驅動流動相,使得經典液相色譜需要數日乃至數月完成的分離工作得以在幾個小時甚至幾十分鐘內完成。 1971年科克蘭等人出版了《液相色譜的現代實踐》一書,標志著液相色譜法 (HPLC)正式建立。在此后的時間里,液相色譜成為zui為常用的分離和檢測手段,在有機化學、生物化學、醫學、藥物開發與檢測、化工、食品科學、環境監測、商檢和法檢等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液相色譜同時還極大的刺激了固定相材料、檢測技術、數據處理技術以及色譜理論的發展。 1960年代前,使用的填充粒大于100μm,提高柱效面臨著困境,后來的研究人員便采用微粒固定相來突破著一瓶頸。科克蘭、荷瓦斯制備成功薄殼型固定相,這種在固定相在玻璃微球表面具有多孔薄殼,實現了高速傳質,為液相色譜技術的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隨著填料粒徑的降低,更高的柱效也得以實現。1960年代研制出氣動放大泵、*及低流量往復式柱塞泵,但后者的脈沖信號很大,難以滿足液相色譜的要求。1970年代,往復式雙柱塞恒流泵,解決了這一問題。1970年代后科克蘭制備出全多孔球形硅膠,平均粒徑只有7μm,具有*的柱效,并逐漸取代了無定形微粒硅膠。之后又制造出的鍵合固定相使柱的穩定性大為提高,多次使用成為可能。1970年后,適合分離生物大分子的填料又成為研究的熱點。1980年后,改善分離的選擇性成為色譜工作者的主要問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改變流動相的組成事提高選擇性的關鍵。 液相色譜的特點:高壓——壓力可達150~300 kg/cm2。色譜柱每米降壓為75 kg/cm2以上。高速——流速為0.1~10.0 mL/min。——塔板數可達5000/米。在一根柱中同時分離成份可達100種。高靈敏度——紫外檢測器靈敏度可達0.01ng。同時消耗樣品少。HPLC與經典液相色譜相比有以下優點:速度快——通常分析一個樣品在15~30 min,有些樣品甚至在5 min內即可完成。分辨率高——可選擇固定相和流動相以達到*分離效果。靈敏度高——紫外檢測器可達0.01ng,熒光和電化學檢測器可達0.1pg。色譜柱可反復使用——用一根色譜柱可分離不同的化合物。樣品量少,容易回收——樣品經過色譜柱后不被破壞,可以收集單一組分或做制備。如想購買液相色譜儀請咨詢得潤儀器公司:彭
[ 打印 ] [ 返回頂部 ] [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