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體對內毒素的致熱耐受現象已有較多研究。發生耐受機體的單核細胞CD14和CD18表達并無明顯異常,LPS與CD14的親和力也無改變,但產生的內源性致熱原包括IL-1,IFN,TNFα,IL-6明顯減少。進一步研究發現,耐受機體的單核細胞并非因為在LPS反復刺激下發生了功能耗竭而失去反應能力,因為此時IL-10,TNF Ⅱ型受體及NF-κB的P50等的表達均增強。
一般認為,在細胞水平上,發熱耐受的機制可能包括:
①反復注射LPS可刺激機體產生中和抗體,脂蛋白等,加速LPS的清除。
②雖然單核細胞的CD14和CD18表達正常,但LPS的生物信號傳入發生了變化。表現在正常情況下LPS激活產致熱原細胞,誘導胞漿內蛋白磷酸化,使NF-κB抑制因子IκB從復合體上脫離,P50-P65-κB異二聚體進入核內,與編碼基因上游啟動子的相應序列結合,啟動細胞因子基因表達內源性致熱原。而發生耐受時,NF-κB的P50表達大大增加,入核的不是P50-P65-κB異二聚體而是P50-P50-κB同源二聚體。P50-P50-κB無激活細胞因子基因表達的作用,反而對多種內源性致熱原基因的表達產生抑制作用。
③IL-10是TNFα的內源性拮抗物,耐受細胞IL-10表達增強能抑制促炎性細胞因子的生成并拮抗其生物活性。
④耐受細胞的糖皮質激素受體上調,對促炎細胞因子的自身激活級聯反應有阻斷作用。
⑤由于可溶性TNFⅡ型受體增加,結合與滅活了循環的TNFα,降低了其致熱效應。
由內毒素誘導產生的內源性致熱原特別是IL-1不存在致熱耐受性,給動物反復注射均能保持相似的發熱反應,早年常用此作為鑒別是否有內毒素污染的簡易方法。目前已有多種內毒素定性和定量方法在實驗研究和臨床檢驗中廣泛使用,但作為熱原檢定的兔法,仍然是最-經-典和最-廣為接受的方法,在各國藥典中保留其權-威地位。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